體驗木雕藝術x紅糯米好滋味x文創窯業
記者林昀融/報導˙攝影
順著車站前的中山路往東而行,過了嘉農溪,眼前太巴塱國小前高聳的木雕意象,充分展現部落木雕藝術之美。木雕裝置藝術傳遞社區居民傳統文化情感,不帶匠氣的雕刻技術,令人欣賞屬於阿美族原始的張力。另外,「太巴塱」是阿美族語的「螃蟹」之意,因為溪中多螃蟹而成為部落名稱,因此木雕中也常出現螃蟹。
太巴塱國小是一九○一年創校,歷史悠久有阿美族傳統木雕傳承的國小,無論是入口處地面以大理石鑲嵌的螃蟹圖案、教室甚至是廁所都裝飾的很原味,是一所很有原住民味道的百年老校。
大力推廣木雕教育,學童從部落長老口述中重尋祖先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與生活經驗,再從中尋求素材創作出來的木雕作品,大多展示在校園裡,呈現出傳統與新生的完美融合。
家屋也是太巴塱旅遊特色,傳統房屋大量取材自大自然,樑柱以木頭卡榫銜接搭起,不用一根鐵釘;山上業生的箭竹則由於抗折性強,被用來編屋牆,再鋪上厚厚的茅草屋頂,外殼就大功告成了。以茅草、竹子組成的阿美族屋舍,屋內大半邊是黃藤編制成的大床,一家人起居就在其上,夏天涼爽,冬天再鋪一層厚厚的獸皮就夠暖了。
受外來文化的洗禮與衝擊,太巴朗的傳統文化如屋舍、編織、木雕、生活方式等,早已逐漸式微,為保存老祖先的原民精神,在太巴塱文化館內展示有阿美族傳統的竹製器皿、編織物、木雕等。
日豐窯場 文創傳承新生命
˙除了阿美族特色之外,最近在太巴塱掀起紅磚文創產業,民國60年代磚窯業景氣最好的時候,全花蓮就有8家磚廠燒紅磚,太巴塱的日豐窯業民國58年成立,剛好趕上黃金時代。光復鄉富田附近的海岸山脈,土質很適合燒磚,花蓮區有8家磚廠,有五家在光復鄉。
日豐磚仔窯經歷了三代的經營,對這個家族企業來說,跟了幾十年的老員工與製磚產業,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情感,不可能說結束營業就結束營業。轉型的這個種子,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埋在心中,到了最近幾年政府的政策以及第三代的回鄉,轉型開始萌芽,成為日豐磚仔窯未來的新希望。
原本已面臨歇業的日豐窯場,第三代接班人謝建輝對紅磚燒窯有著濃厚情感,「這一塊塊的紅磚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樂高積木。」從小跟著父親在窯場裡幫忙,搬磚塊是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部分。
有鑑於此,他從接手家族事業後,就萌生轉型計畫,開創微磚雕產業,除了有工廠導覽外,更會建置微磚雕DIY教室,結合附近學校及社區,讓小朋友和民眾能「玩磚頭」,並更深入了解磚窯產業,也期許磚窯廠能開創另一片休閒旅遊新天空。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東富村中正路二段153號
電話:03-8701163 0921-563507
紅糯米生活館 品嘗養生好滋味
˙為了要守護太巴塱紅糯米的傳統,由社區經營的紅糯米文化館,帶著傳承與宣導意味,讓紅糯米發展成為地方文化,建築在稻田旁的文化館,茅草加上竹子造型,顯出阿美族家屋特色。
用傳統工法建造的窗戶,撐開戶外青山田野,而在文化館內,可以品嘗美味的紅糯米餐點,當然也有販售太巴塱的各種農產,包括部落居民運用在地農產,創造的多項健康產品。
紅糯米生活館可預約特色風味餐點,有個人套餐方式,也有合菜的團體餐點,都是以在地原住民風味特色料理為主,當然以紅糯米為主角,社區婦女烹調出美味佳餚。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南富村富愛街22號
電話:03-8703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