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吳員外的吳盛發用心維護山林與栽植櫻花成林壽豐鄉樹湖的櫻花步道成為遊客踏青好去處櫻花嬌豔在登山口迎賓沿途還有杜鵑、李花、桃花、梅花盛開。
記者江思婷/報導
梅花、櫻花成海,擁覽縱谷美景,壽豐鄉耆老吳盛發在荖山種植的梅花與櫻花在寒冬綻放,成就壽豐鄉樹湖花海傳奇!
三十多年前吳盛發在荖山上廣植櫻花、梅花,社區居民也紛紛加入植櫻、種樹行列,寒流來襲梅花、櫻花齊放,吳盛發還提供山上土地由水保局花蓮分局作成水保觀景台,背倚中央山脈、面向海岸山的視野,讓遊客驚呼這是花蓮最有靈氣的地方。
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說,人稱吳員外的吳盛發三十年前在他廣達五十甲的山林遍佈山櫻花、八重櫻、百年茶樹、梅花、杜鵑,由於水土保持完善,又不受外界干擾,這處原始山林林相豐富、花朵繽紛。
曾淑懿說,壽豐樹湖早年為外地移民村,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日本人遷入,後來才有客家,閩籍族群從西北部遷移而來及少數原住民,外省族群陸續群聚在樹湖,樹湖原屬溪口行政區域至民國五十二年獨立劃分為樹湖村。
曾淑懿表示,樹湖村是由大樹腳,大湖角,荖山所組成,早年大樹腳是由大樹腳裡種植一顆好幾百年大松樹命名而來,大湖角是由原住民(諧音)而來,民國六十至七十年間才有荖山名稱出現,荖山是由荖腦山(石棉山)簡稱而來,早年荖腦山開採黑石礦、石棉為副業,光復後開採豐田玉(台灣玉)遠近馳名。
孰悉荖山歷史的樹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國卿說,水保局建置景觀平台其實是以前中國石礦的辦事單位的辦公室,觀景平台早年用作山上採集石綿的集中地,台灣光復後政府接管營運一段時間,石綿從山上運送到這平台,再利用流籠接駁以輕便小火車載運經由小鐵道一直延伸到火車站再運到港口,然後裝船運回日本。
曾淑懿說,站在觀景平台上,其實也可以感受到樹湖荖山開採石綿時期的風華,這裡是壽豐鄉荖山石綿開採過程的一個重要據點,透過吳員外種植櫻花與梅花的連結,希望透過社區更多人的參與與投入,讓荖山再現風華。
吳盛發用一生歲月在山上種梅、植櫻、種樹,入冬後一朵朵五花瓣的雪白梅花綻放枝頭,在寒風搖曳中,在梅花綻放時紅色及白色、粉紅的茶花也迎風招展;還有滿山的櫻花盛開以及成排整欉比人高的杜鵑花,山櫻花形成的櫻花隧道也令遊客驚喜連連。
曾淑懿敬佩吳員外用三十年前的精神與財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投入荖山改造,早年在樹湖山區只有幾棵櫻花樹,在吳員外的用心規劃與爭取下,水保單位補助樹湖村民種植逾萬棵櫻花樹,每年一到開花時節,櫻花染紅了青山美景成為樹湖地區的最大特色,近年來也成為遊客慕名而來的景點。
曾淑懿說,吳員外謙沖自守抱持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除了廣植櫻花之外,還有無毒柚子,在荖山上自建步道、涼亭,免費開放遊客上山攬景,地方都很感謝吳員外當年的遠見,樹湖荖山除了櫻花步道外,還有荖山瀑布,是台灣唯一從台灣玉礦區中流出來的泉水;也有肖楠綠色隧道;天氣好時,還可從景觀平台鳥瞰花東縱谷,縱谷美景竟收眼底。
曾淑懿說,吳員外更是東台灣著名的古董藝術品收藏家,雖然僅有國小學歷卻飽讀詩書,家中更是常常賀客盈門,喜愛作詩、書畫的他,往往揮筆便成就絕妙好詩,信手拈來,任何題材都能入詩,針貶時事也自娛娛人。
曾淑懿說,吳盛發用一生的歲月打造人人都可以親近的桃花源,壽豐鄉樹湖荖山美麗的山林祕境,有櫻花、梅花的嬌豔、茶花的貴氣以及梅花的堅毅、杜鵑的活力,今年櫻花成林緋紅成簇的櫻花隧道,讓人人驚艷荖山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