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芳雅 專題報導
前言 雖然花蓮財政相當困難,但把教育工作列為花蓮縣政府五大施政重點之首的縣長傅崐萁強調,國家必須重視教育,什麼都可以省,只有教育不能省。 所以從新學期開始,除已落實全縣國中、小學營養午餐免費政策外,縣府也將於十月一日起由各校實施「晨讀時間」,而晨讀書籍三萬冊,由縣府統一採購分送各校給學生使用;另外,九十九年第二學期起,教科書籍免費及學校課後輔導至傍晚五點半等教育政策都將陸續推動。 傅崐萁說,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教育改革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考驗。他籲請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勇敢創新、審慎調適,用愛與熱忱為花蓮築夢,讓夢想乘著愛的翅膀破繭而出,也期勉老師們用最虔敬的心情為心靈引航、為杏壇點燈,讓花蓮學子都能適性發展,積極成長,迎接挑戰,締造佳績,成為「閃亮之星」。
1. 教科書籍免費 擴大義務教育意涵 三萬三千多名學生受惠
不只營養午餐費免費,從下學期開始,花蓮國中小學生的教科書費也將由政府買單,縣長傅崐萁表示,花蓮有許多家庭不僅繳不出營養午餐費用,連教科書費用也付不出來,因此政府應照顧每一個孩子,擴大「義務教育」的意涵,將學童在校的午餐及書籍,視為義務教育的一環。 縣府教育處表示,教科書籍免費政策實施後,未來家長可以少負擔每位學生每學期大約六百元的書籍費用,不但能減輕家長負擔,省下來的錢也能購買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或是加強較弱科目的參考書,這項政策初估將編列四千萬元的預算,全縣將有三萬三千多名學生受惠。 針對教科書級的補助,目前教育處的做法是提供藝能及活動科目(包含: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的圖書免費借給各國中小學生,採兩年全面汰換的制度,有老師表示,國英數等課程,學生需要在書本上做筆記,但是藝能科就比較不需要,而且像是美術書籍頁面都是彩色,要價不便宜,所以教育處以借閱的方式就能省下家長們的負擔。 除藝能教科圖書外,目前教育處也針對原住民、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進行審定教科圖書補助,目前多數縣市皆依規定實施藝能教科書免費借用,以落實環保,但審定本教科書的補助,僅有少數縣市擴及全面補助原住民族學生,大多僅補助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學生與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花蓮縣目前每年約編列一千七百萬元(其中藝能教科書約六百萬元、審定本教科圖書約一千一百萬元)進行教科圖書補助,下學期開始推行免費教科書政策,則每年需再增列兩千三百萬元的經費。 教育處指出,支出所有學童營養午餐及教科書費用,除了減輕家長負擔外,更可免除學童因家庭經濟背景而被標籤化的尷尬。另外,縣府也計畫如同辦理營養午餐一樣,教科書籍由政府直接採購,避免部分圖利廠商介入學校辦理採購業務。
2. 每天晨讀十分鐘 養成閱讀好習慣 改變孩子的一生
繼全縣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政策後,縣長傅崐萁再度釋出多項教育利多政策,首先從下個月一日開始,全縣國中小包括公私立學校,都將落實「晨讀十分鐘」,每週一至週五上午七點五十分至八點,全校師生以及校長、教職員都必須在這段時間內,靜下心來,看自己喜歡的書,一同享受閱讀樂趣。 「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從每天晨讀十分鐘,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將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寫作力、思考能力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縣府教育處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書香環境中成長,這段晨讀時間,各校將不安排其他活動,僅僅就是閱讀,也不會有心得寫作或測驗,以免造成學生壓力。 縣府教育處表示,為了讓學生閱讀適合自己的書,建議學校圖書應採分類、分年段置放,以便讓學生、教職員借閱,此外,每個班級都應有屬於自己的「班級圖書角」,將晨讀時間閱讀的書籍整理備妥,讓小朋友們在閱讀時間前就拿立刻準備好自己想看的書,免得到了上課時間書都還沒準備好,讓閱讀秩序變得混亂、降低品質。 縣長傅崐萁希望,小朋友每天都要閱讀,持續不間斷,在週末假日也建議家長陪著孩子看書,增進親子感情,而這項「晨讀十分鐘」的活動也不僅限於「十分鐘的時間」,可以針對各年級、學生的需求調整增加,同時也建議學生可讓學生在星期一、三、五閱讀課外讀物,星期二、四則閱讀經書(例如:弟子規、論語等),縣府將不定期至各校訪視實施情形,優良的學校還可獲得獎勵。 事實上,花蓮已有七成以上的學校實施閱讀活動,教育處每年也補助各校兩萬元經費購買書籍,從九十五學年度開始,「閱讀書香巡迴列車」開始駛進校園,東華大學更設有「愛的書庫」,充裕的圖書讓這項「晨讀十分鐘」不必再多花任何經費,重點是讓所有的花蓮孩子都能享受閱讀樂趣,並且養成習慣,讓書本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免費營養午餐 傅縣長排除萬難 全縣國中小實施
從九十九學年度開學第一天起,全縣國中小學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也跟著上路,全縣一百零四所國小、二十三所國中,共三萬三千多名學生都可以吃到免費的營養午餐,為讓花蓮縣每一位學生都能吃到營養、美味的餐點,花蓮縣長傅崐萁排除萬難,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學生的健康,學生除了每星期都能吃到雞腿外,每週三天還有營養的水果。 縣府教育處為了隨時掌握學校營養午餐情形,這學期架設了學校免費午餐專屬網站,直接由網路上填報、結算各校供應數量及意見反映,建立學校、廠商及縣府三方快速溝通的管道。同時,為確保各校午餐送達的時間,廠商必須在學校上午課程結束前將熱騰騰的午餐送達每一所學校。 由於政策新上路,縣府為監督由五家共同投標廠商供應全縣國中小午餐,教育處指出,各校成立了「午餐推行工作小組」,並設置午餐秘書負起第一線的監督責任,如遇到配餐等問題,各校均可直接向廠商反映,午餐秘書也需依照規定填寫午餐工作日誌,另外,縣府也邀請專家學者共同組成「學校午餐考核委員會」,不定期的到各校查訪午餐辦理的情形,確實做好督導考核的工作,做成具體紀錄,以評核將來是否與廠商續約的依據。 另外,教育處指出,供餐菜單是以「單月週次循環」的模式進行,由五家廠商輪流供應五份菜單,五個禮拜輪下來,每一位學生都會吃到一樣的餐點,只是吃到的時間點不同,如此一來,就能避免供應食材量大而影響物價及食材品質,同時也能讓學校午餐採用在地食材,落實照顧花蓮地方農民,也能為學生營養午餐的品質把關。 本學期開始,不僅全縣國中小學學生能享受到免費的午餐,縣府希望在學校、廠商與縣府的共同努力及用心下,能提供全縣各國中小學最優質的午餐品質,成為全國辦理學校午餐的標竿縣市。
4. 免費課輔一節課 照顧學生到傍晚六點鐘
下課鐘聲響,學生背起書包要回家,有的孩子準備去補習班,有些學生回家唸書有家人陪伴,可是對於一些沒有錢去補習班、家中沒人指導作業、成績較落後的孩子怎麼辦?縣長傅崐萁將在下個學期實施全縣國中小免費課後輔導一節課,學校將利用這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學習輔導,老師們指導學生做作業,或是補救教學,教育處強調,這節課是以輔導為主,絕不用來「趕進度」。 為了讓弱勢學童也擁有公平受教的權利,目前教育部補助國中小弱勢學童課後照顧及辦理教育優先區學習輔導,凡是低收入、學習進度落後、隔代教養等均可參與課後照顧,學生們採自由參加,現在共有六十所國小參與,全縣共開兩百一十四個班,可照顧學生到傍晚六點。 而參與優先區的國中有十七所,國小約六十所,國中除了提供具升學性向學生給予學習輔導外,也開放辦理多元適性的社團教學,以開發學生多元潛能、紓解課業壓力;而國小則是利用放學後開辦一節課學習輔導,指導課業,另外,教育處還針對國中小學習落後的學生進行「攜手計畫」,採個別化教學。 下學期縣府將全面推動「全縣國中小免費課後輔導一節課」,每位學生放學後均留校一節課,國中生放學時間約為五點半,國小則因國小高、中、低年級放學時間不一,其中低年級下午多不上課,學習輔導一節課後,約下午兩點即可放學回家,教育處指出,學校將利用這堂課輔導學生,指導孩子做作業,針對較弱的科目補救教學,教育處強調,這節課是以輔導為主,絕不能用來「趕進度」,增加學生負擔。 教育處說,有了課輔時間,除了學生能受到更多的照顧外,老師也能有多一些時間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家長們下班後也不必趕著去學校接孩子,更能讓老師多指導沒辦法去補習班加強課業的學生,給予每位學生充分照顧。
縣內閒置學校 評估化身國際學校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學校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廢校,對這些閒置校園,日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在「投資台灣」招商說明時曾提出活化閒置校園,利用現有資源設立寄宿學校(國際學校)。 目前花蓮大榮國小中興分校、平和國小吳全分校等因優質環境,非常適合籌設興辦,吸引國外學生或台商子弟就讀,教育處表示,將會邀請專家學者、公共工程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組成專案小組,指導協助解決法規與行政作業等相關問題。 如果要活化校園、設置國際學校,縣政府希望能提供閒置學校讓投資人評估,以「校地租賃、私校立案」的方式,讓國內外團隊參與經營,國際學校類型為國中或國小住宿型學校,計畫招募外國(含大陸)及本地學生,課程採華語與英語雙語教學,但相關辦法還在擬定中。 教育處表示,花蓮縣內的閒置學校,多數已有地方社團以認養方式管理,目前還有三個校區可供運用,包括中興國小、東富國小以及富南國小,若是能做為國際學校,不但本身擁有華語文化的優勢條件,並能提供外國課程,配合目前時代潮流學習華語,創造教育產業吸引投資,更能帶動觀光,加強學生國際觀。
特殊優良教師
長橋國小涂欽鴻一肩扛下困難工作
花蓮縣長橋國小電子書包實驗計畫及e化教室辦得成功,其總務主任涂欽鴻即為該校最大功臣,涂欽鴻個性熱心,沒有私心的付出,校內許多困難的工作他都願意一肩攬下,尤其熱心公益,主動協助社區修繕電腦、建置點教室,義務教導家長學習電腦,深獲社區家長們的喜愛。 此外,涂欽鴻更利用課餘時間,陪伴學生參加遠距教學,同時也為了讓晚歸的孩子能夠寫作業、看書,他在辦公室內另闢休息區,讓孩子們安心待在裡面,等家長來接,種種的巧思,均讓社區與學生感到貼心。
水璉國小陳靜光像天使般照顧孩子
水璉國小陳靜光老師像是學校的天使,為了讓班上的學生受到妥善的照顧、跟上學習進度,陳靜光經常超時工作,陪伴學生,陳靜光有記錄教學日誌的習慣,常常回顧自己給予學生什麼,然後加以改進,因為陳靜光希望她的學生,也能和市區學校的學生一樣,得到最好的看照。 水璉學生家境大都不好,當陳靜光的學生生日時,沒人幫他慶生,陳靜光就會買個蛋糕在班上為他慶祝,曾有陳靜光的學生轉介到新竹,她也常常利用假日到新竹探望學生,是超級好的老師。
秀林國中廖成義提升了學生自信心
「以前秀林國中的學生幾乎不敢參加對外比賽,但因為有了廖成義主任的鼓勵,學生們開始跨出第一步,還得到不錯的成績。」只要是對學生好的,秀林國中教務主任廖成義使命必達,推行教學正常化,民族文化教育(文化認證),提升學生認同感,讓學生有自信參加競賽,展現自我,提升自信心。 此外,廖成義也在學校推行閱讀,帶著學生參訪圖書館,設計小書、海報設計,更聘請閱讀專長教師,開始為學生排定作文課,鼓勵學生習寫心得,廖成義非常用心,讓學生都願意和他說心事,是該校老師們的模範。
國風國中高宏忠主動關懷每個學生
國風國中學務主任高宏忠是該校所有學生心目中的「羅漢」,每天早上六點多,高宏忠就到學校,秉持著「只要學生在,主任就在」的信念,牽掛每一個孩子。 高宏忠為了管教學生,看起來始終嚴肅,但心裡卻藏有一顆細膩的心,他能從學生細微的動作發現問題,主動給予關懷,尤其對於輔導行為偏差的學生更是不遺餘力,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高宏忠的認真,贏得學生們的信任,讓國風的孩子打從心底尊重他。
北埔國小黃麗花以自身做學生楷模
「面對學生和對生命的認知其實一樣,我始終相信生命是美好的,而且每個人都具有獨特性,以及無可替代的價值。」北埔國小黃麗花老師致力於生命教育,以自身做為學生楷模,除了對學校、學生盡心盡力外,平時還擔任社區志工,從台北嫁到花蓮的黃麗花說,她在花蓮看見孩子的純真,擁有強健生命力,所以不管多辛苦,都未曾感到疲倦。 北埔國小師生對黃麗花老師的印象都是「樂觀進取」,擁有用不完的活力,學生們則認為黃麗花非常有愛心,黃麗花笑著說:「我不只喜歡學生,還很喜歡動物,我家裡已經養了六隻羊、五隻狗還有兩隻貓。」
|